南开大学文学院是2000年末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东方艺术系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学院对应“文学”和“艺术学”两个学科门类,涉及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设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001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部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合作研究人员。2005年、2010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入选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自2019年以来,又陆续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教育部“强基计划”。
学院现设有3个系、2个公共教学部,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艺术系、艺术设计系,以及文化素质教学部、高等语文教育中心。是南开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依托单位,设有跨文化交流研究院、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等二十余个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岗专任教师 86人,包括教授 32人,副教授40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6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新世纪人才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3人、创新团队1个。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南开大学文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设有图书资料中心,包含阅览独立区和研讨区,藏书(含期刊)10万余种,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设计、舞蹈等学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时快捷的补充新出版图书期刊为特色;网络电子图书目录检索设施齐备,每周十个单元对学生开放;另收藏有线装图书百余种。学院实验中心现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语音学、新媒体、影视传播、数字中国画、摄影、行为交互观察等特色实验室。虚仿实验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助力新文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学生科研创新全面提供支持。“语言实验与计算交叉科学实验室”现为天津市社科实验室。学院还设有研究生专用教室、留学生专用教室、VR教室、艺术设计专业教室、影视传媒实践基地。东方艺术大楼内设有美术教室、范曾画室、古画临摹室、展厅、演播厅、茶道室等。
南开大学文学院现有本科学生7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 300 余人,另有外国留学生30余人。学院以“学术兴院、品格育人”为宗旨,持续举办面向学生的系列学术活动,如语言学沙龙(1999-),“初识南开”名师讲座(2002-),博士论坛(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学自由坛(2005-),艺术沙龙(2006-),日新讲堂(2021-),伯苓中文讲堂(2023-)等。文学院依托校院两级联合培养协议和学术与教育合作协议,与国外多所高校建有联合培养项目或学生互访交换学习项目。短期境外交流研修等活动非常丰富,每年应邀来院开办讲座的海外学者、艺术家数十人。学院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高级论坛,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联系,对外交流十分活跃。
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关系密切。学生专业学习成绩突出,在各类全国和专业类竞赛中成绩不俗。本科生免试推荐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除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学院还自设有面向本院学生的多种奖学金,包括“蔡章阁奖学金”“叶氏驼庵奖学金”“迦陵古典文学奖助学金”“九四中文校友文脉励学基金”“刘新文研究生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