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新经验与新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5六校工作坊在南开大学举行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25-11-10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文化研究的新经验与新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5六校工作坊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开幕式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文化研究的新经验与新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5六校工作坊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李锡龙在介绍南开大学百年人文传统时,强调了文学院在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他期待学者们能从新兴文化现象中寻找切入点,借助六校工作坊的平台凝聚共识,拓展人文研究的未来视野。

 千野拓政聚焦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独特传统,指出在全球多重危机交织的当下,文化研究为深入理解并回应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关键路径。

 周志强回顾了六校工作坊的合作历程,指出其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同频共振。站在传统议题吸引力下降与新思潮崛起的“十字路口”,他鼓励青年学者反思数字新文化,为文化研究开辟新的知识空间。

 开幕式结束后,个人思想志《THINK「O」》(左右社)主理人大泽真幸教授、千野拓政、独协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松本健太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山谷(Gullotta Diego)、周志强、关西大学东亚研究科教授池田智惠、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副研究员罗小茗、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剑、陈琰娇等九位学者分别做大会主题发言。

工作坊

 下午,来自南开大学、上海大学、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东京大学、浙江大学的24位研究生参加了六校工作坊的平行论坛。 与会青年学者分别围绕“数字文化的感知形式与批评方法”、“当代社会的情感结构及其话语实践”进行讨论。邓剑副教授与南京林业大学刘骏博士、上海大学张淳副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李昕博士、池田智惠教授与河北大学朗静副教授、浙江大学陈力君副教授与罗小茗副研究员针对不同主题发言,分别进行了评议。

 2日上午,大会举行了两场圆桌对谈。对谈聚焦核心议题:在技术与媒介瞬息万变的今天,如何理解新兴文化形态背后的艺术意涵与社会心理?游戏与短剧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映照当代人精神状况与文化走向的重要对象。学者们的批判性思考与跨学科对话,为理解这些现象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专题报告

初次到访南开大学的大泽真幸教授和松本健太郎教授还带来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在《〈资本主义〉与〈围绕“终结”的想象力〉》的专题讲座中,大泽真幸以足球的“越位规则”为隐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逻辑:一个通过延迟终结以维持无限积累与持续兴奋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一种反讽的行动伦理——我们不应幻想逃离末日,而应“像灾难已经发生一样行动”,在意识到终结早已展开的当下,于资本的永恒循环中重新探寻真正的生活。

松本健太郎则以《四叠半神话大系》与《8号出口》为案例,探讨了“媒体是否应变得‘不透明’”这一核心议题。他指出,两部作品中的“阈限空间”象征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而主角通过主动“凝视”发现细节异常、打破惯常认知,正是实现逃脱的关键。因此他认为,瓦解媒介的透明性,培养媒介素养,在今天变得格外重要。

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在丰富的议程和精彩的活动中圆满落幕。张淳副教授、陈力君副教授、周志强教授进行了闭幕式总结。最后陈琰娇副教授以“传承、平台、欢聚”寄语工作坊,希望这一追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持续推动文化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