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网络文学通识类教材建设与美育教学”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23-11-03

 (通讯员 冯鹤雪1027-29日,“数字时代网络文学通识类教材建设与美育教学”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参会。

合影

10月28日上午9时,研讨会开幕式于南开大学省身楼召开。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南开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史永红、院长李锡龙、副院长冯大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素质教学部主任、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主持。

 王琤表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将对年轻学者编写教材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李锡龙指出“网络文学”与“美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将网络文学放到世界文学的眼光中来看待。

 在专家研讨会上,教材编写组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强调,应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思想指引下,将网络文学视为“互联网时代”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从而超越将其视为在网络传播的类型文学这一狭隘认知。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主任迟宝东指出,教材编写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克服网络文学体量大、现象新等困难,并鼓励依托此教材推进教学课堂改革试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建议,通识课要加强互动性,教材编写要融入互动意识,让学生有开口说话的愿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提醒编写组,要注意作家与读者的教育背景多为理工科这一现实情况,思考不同思维对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类型化叙事与思想性能否兼容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黎杨全认为,既要与传统文学比较,以认清网络文学的真正特质,也要与西方流行的电子文学相比较,提炼出中国网络文学的独特经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胡疆锋就教材特质、网络文学的地域性问题提出了意见及建议。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许苗苗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分享了学生对网络文学的不同看法,尤其指出学生还存在创作指导的需求。

研讨会现场

 会议期间,教材主编、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刘昕亭组织编写组成员召开了《网络文学十五讲》(暂定名)工作研讨会。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韩模永、刘骏,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翟羽佳,西北大学文学院高翔,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农郁,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郎静,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姜瑀,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张登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昕,南开大学文学院陈琰娇、王子健作为编写组成员进行研讨。研讨会对教材的基本宗旨、编写风格以及章节安排进行了细致讨论。

 周志强提出“好学易教,深浅得当;问题导入,价值引领”的编写准则,强调教材重心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学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在具体的写法上应采取问题引领、打破线性阅读的方式,从网络文学的具体现象入手,发现其中的真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中文分社高级编辑胡蔓妮对编写工作提供了进一步指导。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