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士人绘画、图像及其题咏——张毅教授主持的第三期博士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教学科研办发布时间:2021-11-23

20211119日晚7点,文学成功举办了期博士论坛。张毅教授主持此次论坛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吴咏絮、郑易焜担任主讲人此外还有古代文学方向30余名硕博研究生参


吴咏絮主讲题目为《清初岭南遗民的鹰马画及其题咏》,指出清初是岭南地域文化的成熟期,也是岭南文学创作的兴盛期和书画艺术的发展期。而在历代咏物诗和花鸟画中,“鹰”与“马”意象具有特殊性,往往与边塞、战争、游侠等内容题材相联系。因此在清初岭南遗民独标气骨的鹰马画与题画诗尤其值得关注。诗人、画家张穆痴迷马画,他认为马相在骨,其诗画中的意象是铜脊棱棱瘦有神。其画中的形象以永历和明郑两个政权的灭亡为界,虽渐有衰弱嶙峋之势,但却铁骨铮铮、雄心犹存,堪称岭南遗民精神人格的象征。张穆密友屈大均对张穆马画的题咏、陈恭尹对张穆鹰马画的题骨格苍劲、气韵沉雄,共同将岭南诗派的“雄直”之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张穆画的气骨棱棱之美可谓相得益彰。

郑易焜以《乾嘉以降图像功用的强化及士人题咏》为题,认为清代绘画的昌盛促进了题画诗发展,乾嘉以降,图像功用逐渐强化。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宫廷纪功与纪实类图像与君臣题咏,如《平定安南得胜图》《乾隆准噶尔回部等处得胜图》。二是反映当时学术风貌的图像及文本,代表是《访碑图》与《授经图》,都隐含有乾嘉士人对经学的重视。三是伦理道德类图像,以反映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第四类是纪游与感旧图册为人熟知的《泛槎图》《鸿雪因缘图记》等,以及清末章寿麟所编绘《铜官感旧图》,在寄托隐微心曲的同时亦引发了士人群体的大规模题咏。



现场师生认真听取两位主讲人的发言,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最后,张毅教授进行了总结,包括岭南地域环境与清初鹰马画风格的关系,并厘清了图像绘画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本场博士论坛在与会同学的收获与思考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