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昭连
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
15320059120
mengzld@163.com
个人简介
一、主要经历:
1950年出生于江苏沛县农村。50年代中期入小学。60年代初期入中学。1968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1978年入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1984年再入南开读研究生,198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中文系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二、学术兼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三、研究专业与项目: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艺术,业余研究民俗文化。在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汉语的发展与白话小说兴起之关系研究》(已结项)。
2、南开大学亚洲中心项目《译经体与白话小说文体形成之关系》(已结项)。
四、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小说史研究等;
研究生课程:
1、分体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硕士)
2、分体文学理论与批评(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硕士)
3、专书研究(《金瓶梅》研究)(硕士)
4、古代小说研究(博士)
5、明清小说理论研究(博士)
五、主要著作:
A 稗之属:
1、金瓶梅诗词解析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2、杜骗新书 校点整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3、中国小说学通论(与人合作)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漫话金瓶梅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三国演义》校注 岳麓书社,2002
6、中国小说艺术史 (与宁宗一合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7、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校注(合作) 岳麓书社,2006
8、孟昭连《金瓶梅》研究精选集 台湾学生书局2015年6月
B 虫之属:
1、蟋蟀秘谱 天津古籍书店,1992
2、中国鸣虫与葫芦 天津古籍书店,1993
3、中国虫文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4、蟋蟀文化大典 上海三联书店,1997
5、中国葫芦器与鸣虫 东方出版社,1998
6、千年秋兴话蟋蟀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7、中国虫文化(新版)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8、中国鸣虫(修订版)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9、中国葫芦器(修订版)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0
六、主要论文:
1、红楼梦的多重叙事成分 (文学遗产1988年第1期)
2、红楼梦的人物叙事观点 (红楼梦学刊1988年第1期)
3、《金瓶梅》对中国小说思想的变革 (金瓶梅研究集,齐鲁书社1988年1月版)
4、魏晋小说观之再认识 (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
5、从历史走向现实金瓶梅对古代小说审美领域之拓展 (南开学报1988年第5期)
6、关于《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5期)
7、明代的小说功能论 (南开文学研究,天津古籍1990年4月版)
8、《金瓶梅》的谐谑因素及其喜剧风格 (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
9、道德化与非道德化--论《金瓶梅》的典型观念 (金瓶梅学刊试刊号)
10、《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作品吗? (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1期)
11、论《金瓶梅》的人名谐音与成书 (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2、唐传奇中的真与幻 (天津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13、论《金瓶梅》的大小说观念 (金瓶梅研究第4辑,1993年7月)
14、一部唐代小说研究的重要著作 (唐研究创刊号,1995年)
15、《儒林外史》的讽刺意识与叙事特征(南开学报1996年第2期)
16、明代小说创作虚实论(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
17、作者·叙述者·说书人(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18、搞字的造字者及其他(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
19、《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能说明什么?(金瓶梅研究第六辑1999年6月)
20、《水浒传》评点中的小说技巧论(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
21、明代的小说典型论(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22、《促织》与《帝京景物略》(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
23、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南开学报2000年第4期)
24、近代小说叙事中的“有我”与“无我”(南开学报2001年第5期)
25、葫芦与道教关系探源(《葫芦与象征》,商务印书馆2001版)
26、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观念(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
27、脂评中的情理观念(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期)
28、近代小说观二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9、“小说”考辩(南开学报2002年第5期)
30、补史·教化·为戏·传情――-唐代的小说功能观(文学与文化 第4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版)
31、论魏晋小说的审美特征(文学与文化 第5期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版)
32、中国民间葫芦精品鉴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2月18日)
33、《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南开学报2005年第1期)
34、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5、论胡应麟的小说史观(文学与文化 第6期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版)
36、从道德化到性格化--明代小说典型观念的演进(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二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7、唐宋以来的教育科举与文言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8、“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读《东京梦华录笺注》,[韩]中國小設硏究會報第68號, 2007.3)
39、佛家语言观发展的几个阶段 (文学与文化 第9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40、汉译佛经语体的形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1、文白之辨——译经史上文质之争的实质(南开学报2009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42、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中国社会科学 2011年第3期)
43、口传叙事、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3期)
44、“讲经文“质疑(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4期)
45、唐诗的口语化倾向(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6、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南京师大学报2013年第3期)
47、论“辞”——文言语气词非口语再说(南开学报2014年第5期)
48、我为什么说“之乎者也”非口语(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2期)
49 、再论“辞”——“辞”的产生与“言外”观念之消亡(南开学报2016年第1期)
50、《醉翁谈录》新解(南京师大学报2016年第1期)
七、获奖情况:
1、《中国小说学通论》(与人合作)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人文社科中国文学三等奖。
2、《中国小说艺术史》(与人合作)与其他十六种图书(《中国小说史丛书》)共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3、《中国小说艺术史》获天津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4、《中国小说艺术史》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5、《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获2012年度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