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激活兼容创新 中青年学术骨干研修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25

陈洪图片1.jpg

南开新闻网记者 赖鸿杰 通讯员 张晓 南芝生 摄影 赖鸿杰

     转自南开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精神之‘钙’。这就是说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信,挺直腰杆。”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10月14日,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洪走进中青年学术骨干国情研修班,进行专题报告,与47名学员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

  以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与其交流经济、文学等方面问题的往事为例,陈洪告诉各位学员,陈省身、杨振宁、叶嘉莹、范曾、葛墨林等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就在于他们的知识面很宽,兴趣很广。从事科学研究,专业领域的业务要精通,不同学科之间也要相互了解、促进启发。希望学员们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传统文化的很多因素、基因,在解决当代人类重大问题时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陈洪用8个字概括:萃取、激活、兼容、创新。

  陈洪从《周易》谈起,他认为《周易》是“浸透‘大小传统’的第一书”,在社会精英和“民间、江湖”中都有巨大影响。

陈洪2.jpg

     周易从何而来——“文王拘而演周易。”陈洪介绍道,《周易》在商周两个政权冲突的过程中产生,是历史的产物,其中充满忧患意识,激励人改变命运、走出困境。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读《周易》的故事。孔子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10篇读后感——《十翼》,《十翼》充分阐释并发挥了《周易》所蕴含的思想。“现在我们所说的《周易》,既包括文王和周公那部分工作,也包括孔子这部分工作,总体叫《周易》。”陈洪说道。

  《周易》是部什么书?陈洪引用《易系辞》解释道,这部书大的框架不是文字,而是一套逻辑自洽的符号系统,系统里有64卦,每卦里有6个符号称作六爻。整个系统共384个符号,按照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将其排列起来,这个庞大的符号组就叫做“卦象”。每个“卦”后有一段话,解释其内涵,称“卦辞”;每个符号后也有一段话论其内涵,称“爻辞”。另外,《周易》还是一本会“动”的书,另有一套数字关系,按照它来操作,就把要讨论的特定问题,和64卦里的某两个卦,发生了联系,其中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解释空间,就是所谓“占卜”。占卜有偶然性,“周易”阐释系统中管这种偶然性的东西称为“天”——天意如此,但是解释卦义和进行操作的主体是人,所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天人合一”,比起殷商文化的龟卜是一个进步。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谈到学习和利用《周易》,陈洪说,没有特定目的时可以认真钻研其中哲理,有需要时就按照其法则激活,看它如何指导。《四库全书》对《周易》的评价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更说明《周易》浸透了大小传统: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系统里,《周易》是儒家五经之首;老子的很多命题从《周易》而来,道家、道教深受其影响;《周易参同契》,既有原始化学的因素,又有医学养生的成分;而玄学、理学、文学、美学,甚至现代数字技术,都跟《周易》的哲理有或深或浅的联系。

  读《周易》,长智慧。陈洪以“乾”卦为例,进行易理举隅。他逐一解释了“乾”卦6个符号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以“一代儒帅左宗堂”和“‘亢龙有悔’关云长”的事迹为例,告诉各位中青年学术骨干,要学会审时度势、分析实力、借用外力、保持努力、高度警觉、服务大众、戒骄戒躁,充分实现主体意志的同时也要考虑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既要“自强不息”,又要“厚德载物”,逐渐养成“天地合德”的完美人格,怀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广阔胸襟。

  “一杯热酒观大局”,陈洪又以《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和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铁木真抚慰哲别为例,带领大家领略小传统——通俗文学中的智慧,即对人才的重视,生动的故事中包含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深刻道理。

  “一蓑烟雨,得大自在”。通过苏东坡的一首小词《定风波》,陈洪进而阐释“大传统”中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他指出,这首小词中,“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强韧(儒)、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落(道)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透彻(佛),以诗的语言实现了圆融。

  “诗情、画意、哲思”,“让传统文化给我们的生命增多几分精彩,让文化修养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一点诗意。”报告最后,陈洪这样寄语大家。

陈洪3.jpg

     专题报告后,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周向锋、副教授胡毅,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欧来良分别就“忠恕之道”的认识与理解,中华民族历史3000年与5000年之争,以及理工科教师如何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等问题与陈洪进行交流讨论。

  报告由副校长严纯华主持,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