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主页

发布者:wxy_sudy发布时间:2019-11-01

张毅

张毅

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博导

Tel.:0086-22-23503845转8212 0086-22-23503242

zhangyi@nankai.edu.cn



个人简介

【简历及工作业绩】

张毅,云南曲靖人,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教学和研究,曾多次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质量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2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2006年获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一等奖,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思想文化史(本科生课)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研究,儒家文艺思想研究(硕士生课)

儒家道家经典选读,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中国文学思想史专题(博士生课)


【完成和承担的研究项目】

完成和承担的研究项目有:(1)“ 二十世纪宋代文学研究回顾”(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儒家文艺思想研究--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辽金元文学思想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资助项目);(4)“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5)“唐诗的传播与接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6) “宋元诗学与书画艺术相融合的现象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研究成果与主要著作】

出版个人专著十一种,与他人合作的著作七部。主要著作有:

(1)《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4月版,2004年2月再版。

(2)《潇洒与敬畏--中国士人的处世心态》,岳麓书社1995年8月版。

(3)《中华文学通览·元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3月版;台湾书林出版公司1997年4月版。

(4)《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合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5)《宋代文学研究》上、下册,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版,2003年3月重印。

〔6〕《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7〕《词林观止》,岳麓书社2003年7月版,2004年8月重印。

(8)《儒家文艺美学——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9)《中国文艺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0)《宋代文学思想史》修订本,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华书局2006年6月版。

(11)《苏轼与朱熹》,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2)《唐诗接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13)《唐宋诗词审美》,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主要论文目录】


《宋人心仪唐诗句法现象分析》,载《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


《追寻唐诗的声韵之美——兼论明人的学诗路径》,载《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求唐诗“神韵”以“肌理”——王士祯、翁方纲唐诗接受思想合论》,载《复旦学报》2012年第6期。


《“无声诗”与“无形画”的现象直观》,载《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

第11期摘录。《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22期转载。


《关于唐诗的分解与选评——金圣叹、王夫之唐诗接受方式刍议》,载《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


《唐诗“格调”说与诗人“性灵”论》,载《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2期。


《文人“墨戏”与宋诗意韵》,载《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雷声对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启示——从〈周易〉“豫卦”的解读谈起》,载《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4期。(合作)


《评蒋振华〈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载《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


《苏、黄的书法与诗法》,载《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金代诗学与元好问的“正体”论》,载《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焦虑》,载《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文艺理论》2010年第2期转载。


《论钱钟书文学创作与〈周易〉研究之关系》,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合作)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话语》,载《文学与文化》第八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载《文史哲》2007年第6期。《文学理论》2008年第2期转载。

《新华文摘》2008年第3期转载


《“赛先生”与中国文学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叩问生命:现代新儒家的佛学因缘》,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中国哲学》2007年第7期转载。

《新华文摘》2007年24期摘录。


《“盛唐之音”的声韵辨析》,载《南开学报》2005年第6期。


《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美学方法》,载《文学与文化》第6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哲理本体与艺术思维的会通》,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智的直觉与中国艺术精神》,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罗宗强先生访谈录》,载《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


《生命心灵与文艺境界》,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儒学和儒家文艺美学的嬗变》,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古文“辞达”的三种方式》,载《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


《良知·童心·性灵——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之二》,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


《尚“气”、明“志”和凝于“神”——韩柳古文理论的实践品格》,载《南开学报》2003年第3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疏解》,载《文学与文化》第4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载《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关于汉赋的“丽以淫”与“丽以则”》,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二十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和宋诗特征研究》,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罗宗强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载《阴山学刊》2002年第4期。


《关于词乐与词律研究》,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论〈春秋〉笔法》, 载《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二十世纪宋代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之变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1年第12期转载。


《阴阳五行与天地之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善美理念》,载《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


《从哲学美学、文艺社会学到文艺美学》,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话本小说研究备忘录》,载《文学与文化》第3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宋人“说话”的几个问题》,载《南开学报》2000年第3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8期转载。


《世纪回眸:词体与词派研究》,载《文学前沿》第1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辽代文学思想论略》,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转载。


《李白诗歌的性格魅力》,载《文学语言学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论王维诗的情感心态》,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维与盛唐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载《南开学报》1997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


《苏轼朱熹文化人格之比较》,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两宋文学思想举要》,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


《论“以物观物”》,载《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


《追求理趣和老境美――宋文化成熟时期文学思想的特征》,载《南开学报》1992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研究》1993年第2期转载。


《清旷之美――苏轼的艺术人格、文化品格和审美取向》,载《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研究》1992年第11期转载。


《论“活法”》,载《中国诗学》1992年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以儒释解庄――读林希逸〈庄子口义〉》,《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


《文学史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北宋诗文革新时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2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北宋初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1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模糊性”》,载《江汉论坛》1986年第10期。


《建国以来“意境”理论研究述评》,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22期转载。


《欧阳修的散文写作理论》,载《散文》1985年第9期。


《欧阳修的“自然之道”与“自然为文”思想》,载《艺谭》1985年第3期。


《比兴·神思·妙悟――中国古代批评家对艺术思维的认识》,载《南开学报》1984年第五期。


《论“妙悟”》,载《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4期转载。


《〈庄子〉中的“神”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载《艺谭》1984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4年10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