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耕主页

发布者:wxy_sudy发布时间:2019-11-01

王志耕

王志耕

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

Tel.:86-22-23503845转8518(办)

微博:https://weibo.com/1383144591

Email:wzhigeng@126.com(停止博士招生)

个人简介

   王志耕,男,1959年生于河北任丘。文学博士。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师从王智量教授,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6年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1991年分别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外语培训,1991-1993年分别以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和校际交流访问学者身份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师范学院和伏尔加格勒师范大学进行访学。1997-200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师从程正民教授,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受聘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课程有西方文论、西方文学、比较文学、俄苏文学等。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1-2016)、专职研究员(2016-2022)、厦门大学讲座教授(2020-202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研究分会副会长(2011-2021)。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宗教文化与俄罗斯文学关系以及相关比较文学。出版个人专著4部,合作专著多部,译著多种,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要论文: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狂欢化:从文化到文学,《文学评论》1999年青年学者专号

世俗生活哲学的宗教阐释,《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神正论与现实视野的开拓--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综论,《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基督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历时性诗学,《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聚合性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日瓦戈与圣愚,《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与大历史的“一个人的战争”——再论《静静的顿河》,《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

巴赫金:圣愚文化与狂欢化理论,《外国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

契合与误读:面向中国的托尔斯泰,《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3期

比较文学:在退守中求得生机,《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1期

评《艾特玛托夫在中国》——兼谈比较文学的任务,《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1期

作为一种双向阐释的异域诗歌史写作,《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1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教诗学中的人,《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

转喻的辩证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修辞,《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

宗教之维:国内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化诗学研究概述,《国外文学》2006年第1期

造神运动:从显性上帝向隐性上帝的转换,《外国文学》2004年第6期

俄罗斯民间文学傻瓜形象的狂欢化功能,《外国文学》2020年第3期

外国文学研究的主体意识,《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

果戈理在中国的八十年历程,《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重建中俄人文思想的对话,《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页

“漂泊”与“禁忌”:屠格涅夫小说的基督教命题,《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

文化寻访: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审视,《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1期

视界·渊源·文学的史,《俄罗斯文艺》1999年第1期

走入宗教文化语境--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模式构想,《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

质询与皈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约伯,《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3期

人与历史的对话:肖洛霍夫解读,《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4期

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性格,《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4期

史诗传统在苏联文学中的变异(1/2),《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怀疑”上帝存在?(1/2),《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3期

索尔仁尼琴《癌病房》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1/2),《俄罗斯文艺》2018年第3期

苏联解体后文学的文化批评转向(1/2),《俄罗斯文艺》2020年第1期

宗教象征叙事与俄苏革命文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1期

想像的普京,《读书》2003年第5期

“红色经典”在俄国的命运,《读书》2006年第9期

文学理论:走在路上,《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

文学研究的价值边界(2/2),《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托尔斯泰与中国革命,《清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社会话语的辩证解析--卢那察尔斯基批评观反思,《南开学报》2003年第6期

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1/2),《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钦差大臣》的结构模式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果戈理的审美原则与中国新文学,《上海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

两种文化视力的博弈——再论果戈理与别林斯基之争,《河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愚,《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文学社会学批评的现实之维,《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约翰·克里斯朵夫性格的异质与俄国文学(2/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社会之维:审美本质“社会派”评述(2/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比较文学为什么跨学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

化研究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求是学刊》2004年第6期

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宗教人本主义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人的自我发现之路——欧洲文学启示录之一,《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文学与自由——文学之用之一  《山西师大学报》2020年第5

聚合性:巴赫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1/2

俄罗斯文学否定性法律叙事的肇端,《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6

全球化中的“共同精神”维度与文学的使命,《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

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河北学刊》1999年第3期

堕落与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介新娘,《河北学刊》2002年第4期

丽词雅义论,《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

布尔加科夫及其《亘古不灭之光》,《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辑,2000年12月

高尔基《母亲》中的圣经引语,《圣经文学研究》第6辑,2012年2月

神性的人与自由选择的困境――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综论之二,《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2002年5月

卢那察尔斯基批评中隐含的道德立场,《文学理论学刊》第3辑,2003年9月

宗教象征主义与苏联早期革命文学中的基督教意象,《文化与诗学》第5辑,2005年12月

马克思主义与庸俗社会学的对话,《文化与诗学》第10辑,2010年6月

以圣愚的名义超越“知识”——俄罗斯文学经典品格论之二,《文化与诗学》第14辑,2012年9月

文学社会学批评理论的演进,《学术前沿》第10辑,2005年9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卷)》第1辑,2002年11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人与人神,《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2辑,2009年1月

波斯彼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2/2),《俄罗斯文化评论》第1辑,2006年12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正教理念的诠释,《俄罗斯文化评论》第2辑,2010年4月

俄罗斯圣愚文化的渊源,《俄罗斯文化评论》第3辑,2012年2月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东正教,《俄罗斯文化评论》第4辑,2014年4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宗教人类学,《文学与文化》第5辑,2004年12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批评的复调,《文学与文化》第6辑,2005年12月

俄罗斯民族性的“复义性”与圣愚,《文学与文化》第7辑,2007年2月

俄苏红色经典中的弥赛亚原型引用,《文学与文化》第8辑,2008年6月

弗里契及庸俗社会学文艺批评反思,《文学与文化》第9辑,2009年2月

俄罗斯的目光——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西欧各重要时期文学史》(1/2),《文学与文化》第10辑,2009年12月

俄罗斯文学的经典品格——虚己,《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2期

以圣愚的名义超越世俗伦理——俄罗斯文学经典品格一论,《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1期

我为什么主张重走人文主义之路,《文学与文化》2017年第4期

叶尔米洛夫的文学社会学批评再评价,《文学与文化》2018年第4

巴赫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共同意义,《文学与文化》2020年第3

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2

“文史不分家”与人文学者的责任,《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2期

有普世伦理吗?《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8期

俄苏红色经典的生命力在哪里,《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4期

巴赫金思想的跨文化启示,《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5期

从欧阳海的“饿死不讨米”说起   《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6

价值叙事与文化建构——关于人文学科功能与立场的对话(1/2),《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0期

古希腊文学的反城邦叙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秋之卷


专著:

《俄国文学与中国》(2/9),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6月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2/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3/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9年度“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俄罗斯社会学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4月

《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商务印书馆,2021年3月(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苏联文学反思》(参撰),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9月

《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参撰), 重庆出版社,2007年4月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参撰),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主要译著:

弗兰克《塞万提斯传》(1/2),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9月

《普希金诗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

《普希金全集·书信》(1/2),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普希金书信集》(1/2),海豚出版社,2019年12月

托尔斯泰《生活之路》,漓江出版社,199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再版

托尔斯泰《生活之路》(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

谢·布尔加科夫《亘古不灭之光》(1/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1/3),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12月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修订版)(1/3),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

帕乌斯托夫斯基《生活的故事》(6卷)(1/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教材:

《欧美文学——人的主题史》(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比较文学概论》(参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承担科研项目:

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国别研究》(承担“苏联社会学批评”部分)

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研究》子项目《社会学批评流派》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子项目《〈艺术卷〉翻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文艺思想》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罗斯文化精神与俄罗斯诗学》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子课题《关于普鲁茨科夫主编的4卷本〈俄国文学史〉的研究专著的写作》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子课题《俄国文学通史·19世纪下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