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在我院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10

12月6日—7日,由我院、《热风学术》编辑部、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以“文化研究的教学”为主题的第二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在我校举行。

我院周志强教授主持开幕式。我院院长沈立岩教授,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主任王晓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了论坛研讨。本次论坛由戴锦华教授、黄卓越教授、金惠敏研究员、许宝强教授、赵勇教授、郭春林教授等主持并评议,30余名青年学者就文化研究的教学、学科和实践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引发了热烈讨论。论坛就“文化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圆桌讨论,为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12月6日的研讨主题围绕教学和艺术展开,刘岩、孟隋、黄平、唐宏峰、张伯存、盖琪、闫桢祯、刘忠波等北方学者,与黄灯、谷李、张潇潇、罗小茗、石力月、罗成等南方学者,形成“南北对谈”,就各高校的文化研究教育情况和文化研究与艺术结合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学者的学科背景丰富多元,有中文专业、传播学、艺术学等。本次研讨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跨地域性和跨学科性。当晚,学者们共同欣赏了由木兰花开社区中心带来的交流演出。

12月7日的研讨主题围绕理论、学科和实践展开,孟登迎、刘昕亭、郑圣勋、王敦就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文化研究中的视觉和听觉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孙士聪、朱杰、徐德林、高明就文化研究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张慧瑜、赵志勇、符鹏、闫立飞、易莲媛则具体到新工人、城市等微观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探讨。

王晓明主持了7日下午“文化研究的未来”圆桌会议。黄卓越教授指出,十年之间,学术领域出现了质的变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就是文化研究的实践,文化研究的话语对于人们思想的推动影响很深,而文化研究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向世界开放,从这一角度来说,文化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金惠敏研究员则提出,文化研究不是某一种学科,更像是一种氛围、情境、感染和态度,文化研究的对象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新的问题和变化。关于文化研究的未来,他表示:青年学者将会成为文化研究新的增长点,文化研究应当成为通识教育,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许宝强教授认为,文化研究不是简单地报着同情和道德良心,需要思考力、判断力,要有“眼睛”和“耳朵”,应当具有公共性,深入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沈立岩教授强调了古代文化现象也应当纳入到文化研究中来,比如古代器物的流变。周志强教授则关注文化研究学者的主体幻觉,注意到文化研究是一场漫长的革命,它应当具有自反性,文化研究学者应当保持基本的理性。吴立行副教授和南开大学博士生平遥、硕士生杜娟也参与了对话。

孟登迎、孙士聪和郭春林三位学者代表京沪青年学者分别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他们提出的文化研究的劳工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焦虑和历史责任问题引发了讨论。王晓明教授提出,文化研究应该致力于创建新的文化,一方面对抗工业文化的异化,一方面创建更富有意义的新型文化,尤其是新工人文化。最后周志强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在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本次论坛实现了跨学科、跨年龄、跨边界和跨地域的交流和对话。他提出,文化研究在当前中国具有重要的批判现实、创建未来的特殊意义,文化研究的未来在青年。

据悉,第三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将于明年同一时间在重庆大学举办。

(杜娟)